2025年8月28日上午,《课程思政案例精选》(化学、环境和生物3个分册)编写出版发布会暨万永坤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第一次教育教学研讨会在我校实训大楼B-609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吴云英主持,编委会成员、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和农学与生物科学及职能部门代表共10余人参会,聚焦教材特色展示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展开深入研讨。

教材发布:三大学科协同发力,打造思政育人范本
会上,第一主编万永坤教授代表编委会介绍,该套系列教材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B类),总字数56万,涵盖化学(16.6万字,ISBN:978-7-122-48385-0)、环境(17万字,ISBN:978-7-122-48365-2)、生物(22.4万字,ISBN:978-7-122-48372-0)三个分册。教材以“学科特色+思政元素”为核心,封面设计直观体现学科属性:化学分册以蓝色为主色调,搭配分子结构模型;环境分册采用绿色渐变,融入自然生态元素;生物分册以紫色为基调,突出DNA双螺旋结构。内容上,教材通过“案例背景—知识点解析—思政融入建议”框架收录侯氏制碱法、流域生态保护等典型案例,为理工科课程思政提供“备课资源库”。

多部门联动:构建全链条育人支持体系
教务处、图书馆、宣传部及学院代表围绕教材应用与推广展开协作交流。教务处李学孺副处长建议将教材融入课程大纲,推动跨专业共享;图书馆李红梅馆长表示将优化馆藏与数字化资源,支持师生线上查阅;宣传部张晶晶科长提出通过校园媒体矩阵展示思政教学成果;化环学院代表吴云英副教授、农生学院代表李艳萍教授则分别阐述了分册在化学实验课程与生物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设想。

总结部署:明确思政教育推进路径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叶长兵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此套系列教材的出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后续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联合教务处开展教材使用培训,二是依托图书馆建设案例资源数据库,三是通过宣传部扩大成果辐射范围,力争形成可复制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
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校课程思政建设从“单点探索”迈向“系统推进”,为高校理工科专业思政教育提供了实践新范式。